首先,祝所有看到本文读者及家人身体都健健康康!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一下自己第一次去大医院就医过程,就当作操作备忘吧。

起因是几天前我发现我右眼视力突然下降!一开始我还没当回事,因为以前也有过睡觉醒来眼睛会迷迷糊糊的,一般再睡一觉就能解决。但是两天后情况并没有好转,并且感觉眼睛好像进去了什么东西,有明显异物感,猜想视力下降可能是眼睛进了什么东西。于是我就疯狂眨眼,眨了快一天,期间也不敢揉眼不敢冲眼,对着镜子翻看眼皮也没看到什么异常。

都说「百度看病,癌症起步」,我在使用某短视频软件搜索时,也时刻做好真假信息鉴别的准备。不出所料,搜索到与自身症状匹配的结果指向为一个听着就吓人的词——视网膜脱落。说实在的我确实被唬住了,因为我身边的人也曾被诊断过这个结果。但我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:当生命质量受到影响时,就可以去看医生了。

「出现以下 N 中症状你可能得了这个病!不要再犹豫了,赶紧去医院!」短视频中身着白大褂的医生严肃地对我说。于是当晚我决定,第二天就去医院。

Screenshot_20241022_232830.jpg

自有记忆以来,我就极少光顾过医院。至少在 2 年之前,我对整个「去医院看病」的一系列过程操作一概不知。因为家庭成员中有医务工作者,当我小时候出现啥小病时,在家都能搞定,啥也不用操心。初中高中的话去学校医务室和小诊所较多,基本流程就是直接和医生问答、打针交钱就行。现在长大了在外地学习工作,身体出现了问题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。

当做出去医院看病的决定后,事项清单就开始建立起来了:

  • 我应该去哪个医院?身处一个不熟悉的城市,我首先使用地图软件了解大致的医院分布,利用各种较知名的「XX 健康」「XX 医典」小程序选一个靠谱的公立医院。综合各种因素,我选择了一个三甲的、交通方便的、可报医保的 A 医院。
  • 我应该如何挂号?之前有过一次简短的校医院看病经历,我了解到门诊看病无非就几个步骤:挂号 -> 看病 -> 缴费 -> 拿药。在 4202 年的今天,几乎每个大型的对外服务的事业单位都会有自己的互联网医院。当我在微信搜索 A 医院的名称时果然存在医院的线上服务,那么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小程序开始预约了。

大医院的小程序果然是做得不错的,流程与界面的设计可以让用户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完成整个过程。预约时无需付费,第二天现场报道时缴费,听叫号进入对应检查室就诊即可。

第一次就医出发前携带物件:

  1. 必备物件:智能手机。实际上整个就医过程 1 部手机就搞定。
  2. 保险起见:身份证、医保卡、现金、充电宝。
  3. 建议携带:口罩、随身小袋(装药品、装病历发票等)。

Screenshot_20241022_232948.jpg

第二天,我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出发了。从住处到医院的交通仅仅只有一条公交线路,好在提前了解到当地公交车线上支付需要安装另一套出行 APP,不然就免不了当场装软件的尴尬事件了。

到达导航指定的目的地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:就诊科室在哪里?一开始我还不把它当成问题,但事实证明是我高估自己了。像这种密集城区内的、建成时间较长的大型医院,它会有好多栋大楼,整片区域交错着各式通道与暗门,城区中正常的行车道也穿插其中,每一个大厅各司其职:急诊、住院部、视光中心、综合大楼、精神中心等等。虽然在在导航上看,我已经到了红色的医院区域附近,但真正的门诊大楼还是需要自己通过工作人员的线索寻找一番。

我一开始是从急诊区进入的,又穿梭了住院部及康复中心。穿过狭长曲折走廊的同时,感觉也自己也穿过了别人的生活。不知地上五彩引导线都将每具肉身送往何处,反正我是被成功送到目的地了。门诊大厅光线充足、人来人往,绿色白字的标识遍布。当我置身在穿插于楼层的扶梯之中时,我感觉像是来到了一个穿上了正装的大商场。

IMG_20241022_231511.jpg

到达门诊科室时,离预约时间还有一个小时。但直到到达预约时间后的 20 分钟我才意识到我竟然走错到 B 医院了…按照惯例 [1],这里还是小小复盘一下这种愚蠢行为能发生的原因:

  1. 首要原因就是自己疏忽大意。来到医院连名字都不看,正好挂了眼科治治眼瞎。但是前面我也提到过,医院与城区混为一体,我也并不是从正大门进入的,在询问门诊大楼位置的途中疏于留意医院名字。
  2.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导航问题。前面提到过,我在选医院时评估过一些医院的交通方案。A 医院和 B 医院地理位置相距不远,且都可以通过同一条交通线路到达。在出发前我直接选择了搜索框推荐的第一条通往 XX 医院方案,方案线路和设想的公交线路相符,所以我对整个导航过程没有起任何疑心。
  3. 一些相似的巧合。A 医院和 B 医院都有一个类似「视光中心」这样的配镜的地方,且两家医院的眼科都在 6 楼,与小程序的提示相符,向工作人员问路时也毫无破绽。还有,医院名字的字数很长,前缀相同的部分比较长,很容易看走眼!
  4. 小程序的问题。A 医院小程序在预约后需要进行报道,这样医生才会叫你的号。报道的方式除了现场通过机器报道以外,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线上报道,前提是你的定位在医院附近。A 医院和 B 医院相距约 2 公里,但我在操作线上报道时还是成功了,这更加降低我的疑心。

当时是怎么发现来错医院的呢?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品《都是你的错》

  1. 我发现在超过预约时间的 20 分钟后,排在该医生检查室下序号为 001 的我一直没有被叫到,叫的都是其他号码。当时我认为是报道过程出现了问题。
  2. 通过现场机器扫码报道后,发现机器根本识别不了我的电子就诊码,观察到在场患者也出现了部分扫码失败的情况。当时我又认为是机器出了问题。
  3. 我通过扫描环境周围粘贴的小程序二维码时,发现手机跳转到另一个新的系统,且二维码上的标志和我挂号的小程序标志不一致。这时的我又简单地认为是该医院新旧系统混用,导致数据不一致,毕竟以前校医院也出现过这种情况。

正当我心里默默埋怨这家医院垃圾程序的骚操作时,我才仔细观察这个新标志旁边的医院全称——额呃呃好吧,医院好像真的来错了,冤枉你了 A 医院😅。而此时 B 医院也没号了,现在不如干脆骑个车接着赶去 A 医院算了。

IMG_20241022_231631.jpg

失约的感觉真的不会很好受。还是和来的时候一样,通过各处打听才找到门诊大楼。为了以防万一,到达 A 医院门诊大楼后,我咨询了导诊护士失约后果。护士说「我看你已经缴费了,你就直接等着叫号就行」。潜台词就是:收起你清澈死板的大学生思维吧,这里排队没那么严,医生下班之前找她就行。

不过根据科室的要求,就诊前需要首先测一下视力。视力检测了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,视力数据通过电子健康卡号同步给医生。当天的镜片矫正视力是正常的,说明双眼视力并没有下降,我猜可能是今天的运动量的原因。

在进入检查室之前,根据以往经验我应该需要准备以下两个问题的准确答案:「病情出现了多久?」、「病情出现的频率?」。这种问题本来就只能说过大致的范围比如三四天,一两次啥的,但以前在校医院就医时我这样说的话医生会非常不耐烦,非要从我口中套出个准确数字,感觉就有点像在刑讯逼供一样。

A 医院的小程序有一个我认为比较好的功能就是「AI 预诊」。但它使用的 AI 不像是那种随意生成内容的智能模型,它是那种传统的类似问卷形式的对话。通过和它对话,我自己也得到了启发,不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,也帮助我组织更有效的语言和医生交流。它甚至可以将对话内容整理成问诊记录,自动同步给医生。

Screenshot_20241022_23213421354615631.jpg

检查室门口电子屏正高亮显示我的名字,毕竟是自己是 1 号选手,但此时有另外的病人正在和医生交谈,我决定在门口等待占位就行。经过年轻漂亮医生的仔细检查,检查结果是慢性结膜炎症。听到时我也没感到多大意外,这是老病根了,说严重也不算非常严重,只是如果诱因不能摆脱的话容易复发。还好不是什么吓人的「视网膜脱落」,这个炎症(似乎只能)通过滴眼药水缓解。中间医生问我平时看电子设备时间长吗,在给出肯定答复后我还加了句「我就是相关专业的」。医生叹了口气:「这样的话我就给你开多点吧」。

开具药品💊

以下药品均为处方药,需遵医嘱使用。

  • 「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」。属于营养型滴眼液。适用于视疲劳明显(酸胀、重影、视物模糊), 近视散光,长时间近距离使用屏幕的人群。
  • 「普拉洛芬滴眼液」。抗炎(如结膜炎)。非类固醇性抗炎药,也就是非甾体类药物,通俗理解就是没有激素。

检查完后医生开具一个很重要的「门诊就诊指引明细单」,并指示你接下来的步骤——缴费与领药。明细单包含以下内容:

  1. 医生开具的药品名称、数量、价格
  2. 取药的地点以及窗口
  3. 各项检查费用
  4. 缴费二维码,分为医保缴费和自费
  5. 打印病历的途径

每层楼都有缴费窗口,窗口前很多人排队,但只要你会使用智能手机,1 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支付,无需排队。

领药过程中,智能化分药系统让我眼前一亮。我当时还感叹到大医院现在都这么高效了吗,我只需要在清单上指定序号的窗口中领取分拣好的药就行,似乎就在短短的下楼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拣药了,轻松、便捷、省时。

根据明细单的指示,自行打印商保报销所需要的发票和病历就行了。病历里清楚展示医生的诊断结果、开具的药物以及使用方法,不会再有「天书处方」「草书病历」的情况了。

至此,整个就医过程就全部结束啦!

每个人都有第一次上高铁、坐飞机、网络购物的时候,每次独自完成一件从未完成过的任务,尤其是这种现实世界中需要和各方打交道的任务,都能收获满满成就感。与传统方式相比,自我感觉数字化的就医体验十分不错。

最后也希望大家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眼睛,记得看 20 min 屏幕要休息 20 s 哦!好吧实际上是很难主动做到的,尤其是当自己的精神高度集中在学习和工作时,而且我觉得频繁的自我提醒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…我想到的一些改善方法大概有这些,同时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护眼妙招:

  1. 将中断用眼的习惯和已有的其他良好习惯绑定。比如与喝水的「多次少饮」习惯绑定,慢饮水的同时闭眼享受 20s🤭(更适合品茶),顺带增加上厕所频次。注意不要和抽烟绑定哈(认真脸)。
  2. 利用好一些自己习惯的打扰源。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的「番茄工作法」闹钟,30 分钟休息 5 分钟;又或者智能手环上的 2h「久坐提示」等。
  3. 摸鱼打瞌睡,幻想自己拯救世界。

看到这里就赶紧闭眼休息吧 (*/ω\*) ,三万天的光明其实是每个 20s 攒下来的哈哈。

眼药水的使用💧

眼药水滴两天了,效果非常不错,异物感消除得非常快~期待快快恢复😔这次经历也使我学习一波用药知识。

  • 药品防腐剂辨别。含防腐剂眼药水特征为,大瓶装比如 5ml,开瓶后 2 个月内使用;不含防腐剂的特征为,日抛型小包装,约 0.4~0.8ml,开瓶后 24h 内使用。不含防腐剂的眼药水虽好,但只要是药都不建议长期使用。
  • 正确滴眼药水方法。轻拉下眼皮,滴入下眼睑结膜囊内(靠耳朵一侧)后上下转动眼球,最好不要直接滴在眼球上。上完药后闭眼休息,并用手指按压泪管 3 分钟,避免出现嘴巴发苦现象,防止药物全身吸收。

  1. 详看这篇文章:我上钩了——一次被钓鱼邮件受骗经历 ↩︎